馬鳴山鎮安宮繞境吃飯擔系列活動
![]() |
大 家 都 知 道 元 宵 節 在 北 部 有 平 溪 的 放 天 燈 , 南 部 有 鹽 水 的 放 蜂 炮 , 而 雲 林 縣 褒 忠 鄉 有 「 吃 飯 擔 」 的 盛 事 。 在 元 宵 節 「 吃 飯 擔 」 是 本 地 特 有 的 習 俗 , 在 別 的 地 方 是 找 不 到 的 。 褒 忠 的 長 輩 , 還 流 傳 一 句 諺 語 , 「 初 一 拿 燈 篙 , 二 九 下 燈 腳 。 」 意 思 是 說 : 每 年 正 月 初 一 夜 間 必 須 點 燈 , 並 在 各 庄 頭 提 燈 踩 街 , 直 到 正 月 二 十 九 日 天 亮 時 才 停 止 一切 活 動 。 其 目 的 是 家 家 戶 戶 「 掃 瘟 」 並 祈 求 全 家 平 安 。 那 為 什 麼 要 吃 飯 擔 呢 ? 吃 飯 擔 為 什 麼 要 在 元 宵 節 呀 ? 而 不 在 別 的 節 慶 呢 ? 「 吃 飯 擔 」 對 鄉 民 來 說 , 也 是 吃 平 安 飯 , 有 為 自 己 消 災 解 厄 的 功 能 。 而 且 , 不 論 貧 富 更 是 全 心 投 入 祭 拜 , 所 以 大 家 都 熱 衷 於 此 活 動 。 元 宵 節 的 「 吃 飯 擔 」 由 各 村 庄 每 年 輪 流 準 備 , 而 各 村 主 辦 「 吃 飯 擔 」 時 , 多 少 都 會 有 輸 人 不 輸 陣 的 較 勁 意 味 , 而 準 備 的 飯 擔 也 要 讓 人 家 「 吃 空 空 , 才 會 好 年 冬 」 , 諸 位 看 倌 , 來 年 元 宵 節 別 忘 了 到 褒 忠 來 「 吃 飯 擔 」 , 一定 會 給 你 一 個 難 忘 之 旅 。 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馬鳴山鎮安宮,主祀五年千歲,香火鼎盛,因五年千歲共有十二尊,聖誕生辰各有不同,為便於祭祀,乃擇定農曆10月29日為鎮安宮五年千歲之綜合聖誕祭祀日,每5年並舉行一次建醮大祭典,且以此為例年祭典,舉行慶祝聖誕千秋祈求平安法會。 為配合一般習俗,每年行春、冬二祭。春祭於元宵正月15日舉行,恭請五年千歲繞境祈安,由附近莊民紅男綠女隨香遊行,並組成各種藝閣、熱鬧陣頭等。 此時各莊輪流提供大量飯擔,給參與繞境的善男信女及藝閣、陣頭等大眾食用。沿襲至今「 正月十五 吃飯擔」的聲名遠播,己成此宮祭典活動的一大特色。千歲繞境之後,入廟安座當晚,獻演梨園,慶祝千秋,也是不失春宵一刻值千金之神人同樂之活動也。 褒忠鄉信仰中心鎮安宮的起源有一段傳奇故事,耆老根據先人的口述,清朝時現今褒忠與東勢鄉交界有才寮大排出海口,某日漂來一艘竹筏,船帆上寫著「代天巡狩五年千歲」,載著三尊神像(即五年千歲中侯、薛、盧三位王爺),另附張、徐、耿、吳、何、封、趙、譚、羅九位王爺的生辰,以及一本五十張藥單籤詩簿。 後人遂統稱這十二尊神像為「五年千歲」,同時也在鎮安宮廟內設置藥籤筒,在以往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不少善男信女經常到廟裡求籤,按指示藥房抓藥服用,時至今日,部份民眾或家人久病不癒時,也經常會向千歲求藥方。 其後某年適逢地方疫病肆虐,居民垂詢五年千歲旨意,奉指示需遶境驅邪,褒忠、東勢五股十四庄信眾議定元宵節當天兵分二路,以四頂神轎抬著十二尊王爺遶行各庄,相約抵達會合處一同用餐,沒想到竟演變成褒忠鄉一項深具地方特色的習俗─吃飯擔;如今年年舉辦均吸引各地成千上萬的民眾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ail.ylc.edu.tw/~bcps.chenc/pou/pou07/menu.jpg&width=600&height=20)
相關介紹網站
http://163.27.162.1/eatweb/main.htm
http://www.lyes.ylc.edu.tw/maming/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