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界,有關王爺信仰的由來,眾說紛云,較具代表性的理論大約有以下四種:
  一、鄭王信仰:民初連橫先生主張「王爺」就是指鄭成功,認為臺人「建廟以祀,而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近年蔡相煇教授也認為臺灣地區的將軍廟或大王廟主祀鄭成功;二王廟合祀鄭成功、鄭經文武二王;大人廟或三老爺廟則祀鄭成功、鄭經、鄭克臧等祖孫三人。 祂們算開台有功的王爺,後人感念祂們而祭祀也稱開台聖王

  大人廟主祀池、朱、李三位王爺,從這三位王爺的神像和姓氏看來,池王爺黑臉長鬚,「池」與「鄭」的泉州話同音,應該就是鄭成功;朱王爺紅臉長鬚,而「朱」是明朝皇帝的賜姓,應該就是鄭經;李王爺白臉無鬚,而鄭克臧的本姓恰好就是「李」。

  二、亡靈信仰:學者曾景來主張「王爺」就如同「有應公」一樣,是由人死後衍化而成的神祇。

  三、瘟神信仰:日人前島信次主張「王爺」是純粹的瘟神信仰,國內劉枝萬先生更將瘟神的演化分為六階段--死於瘟疫的厲鬼-取締厲鬼的神祇-保護航海的海神-精通歧黃的醫神-保境安民的正神-萬能的神明。

  四、折衷的說法:學者石萬壽認為臺灣王爺有兩支系統,一為瘟神系統,一為三老爺系統。一向對臺灣民間信仰頗有研究的黃文博先生更索性就現實的信仰社會,綜合各家各派的說法,將王爺信仰分成了五個系統:

  (一)鄭成功系統-大王廟、二王廟、大人廟或三老爺廟的主祀神為鄭家三祖孫,信仰區域在臺南市及臺南縣永康市一帶,臺南市裕民街的三老爺宮和東門路的大人廟為其源。

  (二)瘟神系統-王爺就是瘟神,主要可分成兩類:其一為「五瘟使者」,民間稱為「五福大帝或五靈公」,故事架構為「五舉人」,亦即黃袍中瘟張元伯、紅袍夏瘟劉元達、白袍秋瘟趙公明、綠袍春瘟鍾仕貴和黑袍冬瘟史文業;後來,根據「五舉人」再衍生出以「五進士」(即三百六十進士中的五位)為故事架構的「五府千歲」,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台白龍庵和臺南縣南鯤鯓代天府。

  其二為「十二瘟王」,以「十二瘟王」(詳見「話說東港東隆宮」)為代天巡狩的王爺,可分為三年一科瘟醮的「三年王爺」和五年一科的「五年千歲」兩種,前者以臺南西港慶安宮為代表,後者以雲林褒忠馬鳴村鎮安宮為代表。

  (三)英靈系統-生前有功於世人,死後被尊祀為王爺,民間多以通俗小說或傳奇故事為範本,例如雲林麥寮鎮西宮主祀的漢代名相蕭何;雲林臺西聚安宮祀奉的是漢代太傅蕭望之;雲林虎尾姚正宮的姚王爺則是唐朝名宰相姚崇;高雄永安天文宮祀奉唐代開國軍師徐茂公;高雄鹽埕沙多宮伍府千歲是唐代南陽侯伍雲召;高雄林園靈帝殿何府千歲是唐代進士何仁傑。

  (四)家神系統-家鄉名人或祖先生前對地方有義行貢獻者,死後被供祀於廟奉為王爺。
......................................................................................................................................
王爺公俗稱千歲,共有三百六十位、一百三十二姓,在台灣有九十幾個姓。
  最早奉祀王爺的宮廟,大部份都在沿海一帶,以高雄、台南、嘉義、雲林等地最為普遍。但是在王爺公的威靈顯赫的事廣為流傳的情況下,信徒已經遍布全台。
  在台灣王爺信仰包括一府千歲、二府千歲、三府千歲、五府千歲、七府千歲、五年千歲等,其中五府千歲的王爺就有:蘇、王、梁、秦、蔡;李、吳、池、陳、伍;池、邢、金、何、馬;溫、白、紀、范、雷;朱、岳、韓、金、伍等不同組合。


以上的王爺大多是唐山先民渡海來臺,所攜帶家鄉神明來護佑,期望能平安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也期望能在台灣能順利生根發展,再者當時台灣瘟疫多,再醫學不發達時期,該王爺有救渡眾生事跡,而後人感念而祭祀進而建廟


還有是大陸沿海地區寺廟建醮活動,醮典完會有放王船舉動,而王船漂流到台灣後也舉辦醮典,而台灣人不捨王爺離開,才會只有燒王船把金身留在台灣的廟宇供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