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關於「王爺」的起源介紹及傳說:
首先,台灣並不是沒有供奉林府王爺,而是本地大部分的祭拜王爺習俗是早期由先民從大陸延海地區帶過來的信仰,所以應該說沒有「本土」產的林府王爺才是,詳細的起源會在以下細述。

台南縣是台灣王爺廟最多的地方,王爺又稱千歲、千歲爺、瘟王,主角大多為書生或進士,《台灣省通志宗教篇》詳細的介紹王爺的出處,而《福建通志》卻鮮少錄之,僅『池王爺』一詞,在《馬巷廳志》有記載,台灣王爺的出處,充滿了穿鑿附會的色彩,大多有姓有名亦屬人鬼信仰,即歷史上有功績、有善行、有得道或冤死或捨身示警或覆舟罹難者,經由皇帝或玉帝敕封為神者,隸屬於中天管轄,代天巡狩,綏靖轄域。王爺又分為三、五府王爺或五、十二年王爺,五府王爺主要以書生或進士為主,五年王爺則是以十二值年代天巡狩為主,五年王爺最早是從雲林褒忠鄉馬鳴村鎮安宮開始祭拜的,早期也是從福建泉州坐王船漂來,因每五年舉行祭典一次,所以稱五年王爺,五年王爺事實上是天庭的值日神,僅稱其姓。

台灣的王爺大部分是來自福建,據泉州富美宮廟誌所云:明中後期,泉州瘟疫的肆虐,人們誤作瘟神作亂,為避免災禍,民間紛紛建立小祠奉祀王爺,認為王爺有賞善罰惡,司瘟驅疫的能力。而富美宮主祀蕭王爺,配祀廿四姓王爺(朱、邢、李、池、吳、范、溫、康、金、吉、姚、白、紀、雷、伍、包、侯、田、武、葉、徐、廬、薛、羅二十四位王爺),每逢送王船遊地河時,蕭王爺還會指派隨船的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每次三至五位不等,除了廿四姓王爺外,另有蘇、魏、文、康、玉、李、周、梁、章、沈、廉、林、劉、蔡、駱、陳、狄、瓊、龍、高、黃、韋、沐、潘、歐、耿、理、何、封、譚、邱、王、方、郭、馬、殷、趙、韓、宋、姜、秦、齊、魯、越、鄭、莫等數十位王爺,幾乎含蓋了台灣民間裡的王爺信仰。

沿海地區的王爺大多是坐船而來的,由於早期中國沿海一帶,高溫多濕,瘟疫盛行,民智未開的人民誤作瘟神作亂,於是製造王船,船上擺放三、五神像,尚有牲畜、金紙、紙紮水手、祭品等,請道士大嗣作法之後,再將其送走,送走之前,信徒會問神要遊天河或遊地河,遊天河即在當地火化;遊地河則是放入海中漂走,由於福建沿海近台灣西南沿海,因此大部分遊地河的王船都漂到了台灣西南沿海,西南沿海的居民見著了王船漂來本地,均不吝斥資大祀祭拜, 祭典結束後,再依王爺之命,或火化或水流或保留下來祭祀,船上王爺於是留在當地,成了當地的守護神,雲林縣馬鳴山五年千歲,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鹿耳門聖母廟五府千歲及其王船、屏東東港東隆宮溫王爺皆是。 由於神蹟顯赫,分靈廟宇遍佈全台,形成了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強勢信仰,其中又以五府千歲的南鯤鯓代天府及麻豆五王廟最為有名。

貳、關於林府王爺的由來傳說:
(一)林府千歲,公諱披,安茂彥,萬寵公次子。年十五,手抄六經、子史千餘卷。唐天寶十一年,年二十歲,明經擢第,為將樂令,遷漳州刺史、禮州司馬、康州刺史,貶臨汀郡曹椽,改臨江令,(臨江)地多山鬼,作無鬼論,竟不妖。奏授臨汀別駕知州事,風流人化,治聲聞闕下。御史李奚栖筠奏授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解綬四十年。(公)志尚清潔,寵辱不驚,廣帥薛景公奏授瓊州都督不受。故相國常袞曰:林君出處,猶龍所居,有青龍白雀之異。子九人,同時為刺史。寶慶元年,以(其子)蘊恩贈陸州刺史。與夫人鄭氏、陳氏、朱氏墓在興化城西北仁德里,澄渚後壟之原,坐癸向丁穴,名三台拱曜。

(二)相傳在某一個朝代,林府王爺擔任宰相時,全國人民平平安安、風調雨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 人都非常尊敬林宰相,後來皇帝在臨終前,把才十九個月大的 太子交給宰相,希望全力撫養、輔佐小太子,把他教育成人。十八年後,太子登上王位,為感念宰相養育之恩,於是建王爺廟(忠臣廟),供後人景仰。福建沿海地區的居民,也十分虔誠的祀奉林府王爺,因為當年他們的祖先渡海來台灣時,也祈求林府王爺一路保佑,才能平安來到台灣。

叁、台灣地區(含離島)祭祀林府王爺之廟宇
台灣地區祭拜王爺(千歲)的廟宇非常多,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且多數祭祀王爺的廟宇者是合祀的形式,僅供奉單一姓氏的廟宇比較少,現在手邊有供奉林府王爺資料如下(不足請上網打關鍵字林府千歲再查詢):
台北縣三重市武義堂林府千歲
台中縣龍井鄉—福建宮林府王爺
彰化縣員林鎮南聖宮—萬年里員水路二段二十一巷六十六號
彰化縣二林鎮拱辰宮--西平里莊敬街53巷17號
彰化縣二林鎮皇天宮--廣興里廣東巷二號
雲林縣東勢鄉新坤村鎮天府
雲林縣東勢鄉同安村開安宮
嘉義縣中埔鄉中埔村鎮安宮林府千歲
嘉義縣中埔鄉晉南宮林府王爺
嘉義縣朴子市保安宮—中正里十鄰171號
嘉義縣東石鄉港墘村松霞宮
台南縣後壁鄉—代天府--林府王爺 烏樹村28號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林府王爺
金門縣金湖鎮西村林王爺
金門縣金沙鎮景山宮林府千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