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個家鄉都有一條熱鬧的街道,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自己家鄉的老
街,在熱鬧之餘,也訴說著經年累月遺留下來的滄海桑田故事。

褒忠的發展史中應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埔姜崙,另一為漸趨勢微的龍嚴糖廠部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你經常走過的褒忠唯一熱鬧的街頭-褒忠老街。


埔姜崙為古老以前主要的交通要道,商人雲集,早年元長、馬光、東勢很多人都到埔姜崙做生意。日人到台後,在龍巖設立糖廠,規劃埔美崙街道及店鋪建築,臨街面都用清水洗石及陽台都有造形欄杆,整齊劃一,是附近有名的美麗市街。街上的益壽堂中藥行更是全雲林縣第一家的中藥鋪,店東陳清森先生,是旅日東京的藥學士,不僅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更是台灣中藥界的歷任理事長,對中藥學識有極大的貢獻。


根據舊文獻的記載,民國廿四年中部地區的一場大地震,使很多地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當時許多房屋建築傾毀,滿目瘡痍。因此,日本政府(時為日據時代)進行「街區改正計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都市計劃,埔姜崙老街就是其時配合強調商業功能的需求,逐漸形成「亭仔腳」的建築設計。「亭仔腳」就是騎樓的意思,但也不盡然等於騎樓。關於「亭仔腳」剛好可以讓行人遮日避雨,同時商業活動也可以繼續進行。可能是這樣的緣故,所以台灣舊市區的老街到處都有亭仔腳的設置。


埔姜崙老街建築大都市兩層樓高度,其鋪面材大部份以洗石子為主,屋樑騎樓都是木造居多,而且有共同尺度的約束。雖然不像西螺老街每棟建築者有獨特的立面裝飾,但一致性的延伸,在視覺感受上也有很大的美感。街屋的比例均勻、線腳及細部簡潔又典雅,表面古樸還有洗石子的秀麗陽台,令人忍不住駐足欣賞。深具意義的「亭仔腳」設計,除了處處為行人著想的人性思維外,也拉近家屋與街道的距離,更提供一個絕佳的都市空間,讓商業街的居民尤其是小孩,可以在亭仔腳進行社交活動、交誼的遊戲。因此在很多的人記憶裡,亭仔腳總是充滿著友善的寒暄和兒童的嬉笑聲。反觀今日的街道,人車爭道、人情冰冷,亭仔腳被阻塞不通,已經缺少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喪失原本貼心的功能,從前那溫馨的亭仔腳時代,更加令人懷念不已。


郵局對面的舊鄉公所,曾經為鄉內形辦理各項行政的地方,也曾為托兒所孩童讀書的地方,這樣小小不起眼的場所,竟是流傳自清朝時代,是清代埔姜崙的學者文人聚集的場所,叫萃英社,為張氏所建。堂宇有三間,正殿祭祀文昌帝君,後進三間,左右各二間,道光十五年(一八六三)年監生張克厚舉人丁捷三、增生張喜言倡建,每年田組銀二十元以供香火,光緒七年,監生張銘玉、附貢生張銘獻捐修。而目前有褒忠的國樂社團在此集會合奏絲竹之樂。


褒忠沒有什麼較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比較出名的只有一間名為經濟食堂的肉鋪店,店家以羊腸所灌製的香腸為褒忠鄉民自用或送禮的好伴手。


在老街上只有一間金融機構名叫褒忠農會,作為農民平存錢提款或辦理一些農作補助或農業健保的地方。小時候時常農會分發一些白蘭香皂。上頭常寫著「有錢存農會,沒錢農會借」的字眼,這樣小小的地方,沒有什麼好的工作可找,如果有某些人家的子女在農會上班也真可謂是高級工作,為鄰家所稱羨不已的喔!


老街上還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零售市場,是所有家庭主婦幾乎每日都必須報到的地方。


介紹了所有的唯一,並不是因於它的特色,而是褒忠本身真的是一個小小的地方,所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果您有空來到這一老街,保證您食衣住行一條老街全部包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